故事里的码头,不再有盲区:用一枚定位终端,守护港口每一位工人
凌晨3点,天还未亮。码头作业区,吊臂轰鸣,货轮灯光闪烁。一位作业工人——老周,正在做夜班的集装箱引导员。
他身上佩戴的那枚小巧终端,正在悄悄发挥着作用。
每4秒,发出一次位置更新
“这台设备,每4秒就告诉系统‘我在哪’,后台都能实时看到。”——这是调度室小赵最常说的一句话。
通过北斗+RTK双频定位,再结合港口区部署的UWB基站与蓝牙信标,老周的一举一动,系统都了如指掌。即使是在堆场最深处、钢铁遮挡最严重的角落,也能精确感知他的位置,误差控制在1米以内。
一键报警,赢得黄金10秒
去年秋天,老周曾在堆场滑倒。那时他按下了设备上的报警键,后台调度2秒后就接收了信号。5秒钟内,语音播报从终端响起:“报警已收到,救援人员赶来中。”
这就是设备内置按键报警+语音播报的威力。
而设备的LED灯此时亮起红光,指示“已报警”,让老周心安不少。
不仅是定位仪,更是码头生活的“随身助手”
-
想知道还剩多少电?点一下按键,就能手动查看电量。
-
快下班了,语音响起:“还有15分钟,准备交接。”
-
吃饭时,刷一刷IC卡就能在港区食堂结算。
设备还集成了IC门禁与消费系统,不只是定位,更是通勤与生活的智能助手。
在看不见的地方,守护依旧在线
即使在零下20°C的冬夜,或者南方高湿度的台风季,设备都毫无怯意。
-
它能耐受**-40°C到85°C的工作温度**;
-
即使在95%湿度的海边潮气中,依旧稳定运行;
-
而内置4000mAh工业级电池,全天候24小时守护;
-
电量不足还会自动发送低电量报警,提醒及时充电。
一切都在变,但安全不该“盲区”
如今的港口越来越大,设备越来越智能,但最核心的,是人。
从第一线的工人到后方的调度,每个人都值得被看见、被保护。正因如此,这款支持5G、具备工业防爆、防尘认证、定位精度达1米的终端,成为越来越多智慧港口标配选择。
这不仅是一次技术革新,更是一次责任升级。